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正文

着力补齐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8-06 00:00:00

确保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当前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

着力补齐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确保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当前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宁夏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补齐经济发展领域和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领域的短板,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着力补齐经济发展领域的短板。首先,立足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宁夏必须在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坚决从拼资源要素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立足宁夏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在加快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稳步构建宁夏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旧动能的有效接续。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准入清单的硬约束,严守环保生态标准,坚决淘汰资源投入高、产出低的产能,引导沉淀在高污染产业、过剩产能中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有序退出,逐步减少低端供给,为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腾挪空间。同时,要加快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全域旅游等更加低耗高效的新业态;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有效提升宁夏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其次,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进一步增强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要继续推行政府资金扶持、企业资金保障、银行信贷支撑的多元化科创投入机制,着力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推动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建设,采用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热情,积极推动优势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打造自治区级“互联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完善企业技术需求、专利信息等相关数据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匹配为出发点,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对接模式,疏通“中梗阻”,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创新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互动,逐步提高宁夏科技创新产出转化率。

着力补齐脱贫攻坚领域的短板。首先,全力确保“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任务。要进一步聚焦“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紧盯单老双老户、贫困大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制约因素,全面摸清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底数和突出问题,通过优化脱贫政策供给、提高扶贫资金整合度等举措逐项予以解决,进而全面改善“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使其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实现深度贫困地区整体稳定脱贫。其次,坚持把脱贫与产业扶持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同时,紧抓产业扶贫这个核心,引导深度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覆盖人口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特色种养业及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创新贫困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把贫困农户吸附到产业链上,确保从根本上实现持续稳定的脱贫效果。

着力补齐污染防治领域的短板。首先,全区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上项目、做决策、谋发展都必须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融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之中。其次,重点解决宁夏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清醒认识宁夏治理污染、修复生态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坚持目标需求导向,紧盯重点源头、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构建常态化的铁腕治污机制,着力解决宁夏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统筹谋划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强化污染源治理、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及失信惩戒机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等途径,持续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制止和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持环境监管执法的高压态势,从根本上扭转宁夏环境污染的困局。第三,设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指标,将其纳入市县考核指标体系,并明确各阶段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强化考核奖惩、严肃责任追究为重点,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有效激励、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来,以此推动宁夏生态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周期,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小康指数,满足全区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着力补齐改善民生领域的短板。首先,我区各级政府要真正立足于群众所需,遵循适应发展并适度超前的原则,持续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力度,鼓励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参与民生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构建多极支撑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不足问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供给质量的提升和供给结构的调整,统筹推进宁夏民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围绕促进宁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自治区级统筹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在增强银川都市圈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能力的同时,健全面向中部干旱带和宁南山区的社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其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力度,稳步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均衡。第三,根据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不遗余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尤其要重点解决好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和其他民生需求,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着力补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域的短板。首先,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要全面、深刻地分析和把握宁夏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显性、潜在风险隐患,在落实防范抵御重大风险责任上见行动、见实效,层层负责,人人把关,不将矛盾上交或下推,有效预防控制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进而将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仗。其次,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宁夏经济金融、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等重点领域,积极寻求可行路径,尽最大努力消除各种存量风险,减少各种增量风险。具体而言,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好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思想宣传阵地管理和面向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